《水结冰了》一课,先比较冰与水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,学生能通过多种观察方法进行比较,教师同时提示学生回忆三上册学过的水,学生能认真比较,发现很多。
“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”是本节课的最重要的学习内容,我根据“测水的常温——测水在碎冰中的温度变化——测在碎冰中加上食盐后的温度变化——观察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”思路进行了教学,重点强调要连续观测和先后顺序。但在教学中,由于对教材的理解比较浅,没有抓住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,导致教学有些分散。建议:“测水的常温”应该与第一部分冰的观察联系起来思考,让学生猜测水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结成冰?在学生猜测冰肯定在“低温”下才能获得的前提下,应该马上测出水的常温,从而产生一个问题(一对矛盾)——在课堂上,我们怎样才能获得“低温”,让水结冰?在这个问题下,再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,然后引导阅读教材,让学生明白需要这些材料的目的,从而顺利地把握研究的问题、方法以及研究的价值取向。教学中的最大难点是学生无法确切观察到“水在什么时候开始结冰”了。为了让试管中的水早点结冰,我们采用了小试管和纯净水,整个试管与250ML的试管差不多高,试管中的水被冰块挡住了视线,虽然各组试管中的水在短时间内都结冰了,但确切观察到“水在什么时候开始结冰的”实在是很困难的事!在以后的教学中,可以不断地用温度计轻轻搅拌试管里的水,既可让水均匀受冷,还可以及时感知到水在什么时候开始结冰。